若水《奇蹟課程》的修行觀 (1/4) 2012–4–17

腿開開
Sep 10, 2024

--

本文轉錄自2012–4–17 
Youtube影片-若水《奇蹟課程》的修行觀,
本人純粹分享,不擁有內容版權。
本文只是第一部分,還有另外三部分的內容。

奇蹟課程它大概是在三十多年前[1],算是通靈而來的書。它(奇蹟課程)是最早、可以說相當早的通靈方面的書[2],可是它跟一般的通靈書籍不一樣,它的主人(翁)、就是通靈並記錄的那個人,她自己不修。她自己不願意把這個東西用在自己身上,她甚至於說她不願意具名。所以這全是憑著這本書怎麼樣去,就是說,碰到所謂的有緣人,慢慢這樣推展出來的。那這三十年間也沒有說什麼,他(耶穌)最怕就是說又成為一個正式的組織啊、宗教,他純粹是用他的理念去對人類生命的問題提出一種看法。

所以他們(資深學員)常笑說,如果你真的懂奇蹟課程的話,你就要知道為什麼奇蹟課程叫做「A Course in Miracles」,他不講「The Course in Miracles」,差別就在,它講說我只是一個Course、A Course,而不是The Course。 The Course等於就是說標榜我就是這一個——無上心法。就是這個!不是,我只是一門說法而已,提供給你一個參考。

那它的一個特質就是說,奇蹟課程它講了一千四百頁,人家不懂為什麼有這樣子的講法,那以後我們也可以,如果你們有空我們可以探討。我今天就是先把這個主題就是把它定焦在說「這整個的思想體系」、「它的理念架構是什麼」。

那這本書的作者,常常人家在介紹這本書的時候就講說它是「Healing the Cause」,就是療癒治療一切問題之因,不是來療癒你的問題。它是療癒問題之因,因為在祂(聖靈)的一個眼光裡面,人生/世界基本上祂認為是一種病變,才會來到人間。[3]

那這個病變的話,它一定有它的一個原因,例如說為什麼會有一具生老病死的身體,為什麼靈魂到世界上來會化身在這個生老病死的身體裡面,為什麼祂(抉擇者/妄心)創造這個人間的世界是充滿成住壞空的,一定有一個原因。祂為什麼不去選說淨土的那種世界呢?祂為什麼不選擇一個純屬靈的生命呢?祂要活在這個肉體裡面?

所以它講就是說一切世間的現象,它最後有一個目的有一個原因,你這個原因沒有找出來,你要治療人間的問題,那是不是很容易就是頭痛醫頭、腳痛醫腳。所以奇蹟課程它的一個法門常常是「它把全世界的問題,都把它濃縮成一個問題,然後那一個問題它跟你講說那個問題根本不成立,所以你沒有問題,沒有問題你應該就要心安了」對不對,那現在就要回問了說,既然沒有問題,為什麼你經驗不到你原本的那樣子一個 — — 你應該經驗到的。例如說,如果說我們生命來源是一個圓滿的話,為什麼你經驗不到圓滿。那如果你知道說「原來真相是這樣子,那我們就去探討為什麼你經驗不到」。

所以它這裡面有很多的假定,它這個假定現在在經過了二十個世紀的宗教….等等,聽起來還不算太理譜。它是因為他有一個生命的源起的,它跟你講說開天闢地,生命是怎麼樣開始的,然後我們要怎麼樣回去。那我們現在在哪裡。所以它給了你一整個架構。

那我們聽很多禪宗的故事,有段大家都聽過的講說,當一個牛不拉車,車子不動的時候,你應該要打牛還是打車?那每一個人都知道當然打牛啦,可是牛是一種形象,所以你當然知道怎麼打牛。可是如果牛代表的是你的心,是一種妄心的話,妄心是看不見的,你看不見的一個心,要怎麼去打這隻牛?從哪裡下手,怎麼打法?你打錯了恐怕就是越打越糟。那我們就會慢慢解釋,什麼叫打錯了?[4]

然後我們還要談到的一個就是,在奇蹟課程的人生觀、世界觀裡,你說這個牛是想錯的一個妄心的話,那麼這個世界的整個結構像一個大電腦,大電腦裡面有很多的預設,「Default」。那這個預設如果定的是這樣,你搞不清楚人間、世界的預設是什麼東西的話,你要把它扭轉過來做另外一種工作的時候,你不懂它的預設、功能的話,你怎麼做,它的功能沒有辦法幫助你。

甚至於說,你只要打一個字,它自動也不知道幫你排到哪裡去。如果是這樣的話,那等於說你做出來的一些事情、一些觀念還有一些作為,常常是不由自主的就隨著它的預設,就走到這個世界它原本想要達到的目的——一個生命來這裡想要證明它的目標。如果你不了解的話。所以奇蹟課程強調你得要先知道為什麼生命要到這邊來,你才知道要怎麼回得去。所以在理念架構上就非常的重要。

那我先把理念架構圖先打出來。最上面藍藍的叫做天人合一的圓滿境界,任何宗教都會有他的一個定名,你說是天堂,你說是涅槃,你說是極樂世界,要叫什麼名字不要緊。[5]

就是說,生命有一個原始的圓滿的境界。然後我們現在在哪裡?先把我們找出來。我們在左下方的這個地方,在物質世界裡面,我們天天都在牽扯的是人際的關係,我們的生命——小我(Ego)。它不會自己一個人活,我們整天所面對的就是人際關係。

那人際關係裡面要彰顯的就是一個是受害者,一個是迫害者。那為什麼會這樣子?我們講很簡單,一個家庭裡面一定有一個是活得比較辛苦的,就是在家庭裡面他會天天抱怨的,那他抱怨的對象是誰,他一定是認為害他很苦的。連一個家庭都會有,那這個世界上更是,處處看到的都是扮演這樣的角色。

那奇蹟課程是這樣子,它跟你講說,我們根本不知道我們上面的生命是什麼圓滿的啊,我們根本沒有記憶。你怎麼知道那邊有圓滿境界我們要回去。我們只知道我們活在物質世界裡面,我們人生最大的煩惱就是我跟你的關係,人跟人的關係。它就抓了這兩個,我們就從這邊下手,這個最重要的。你現在活在哪裡,就從什麼地方下手。可是下手你要知道為什麼,你為什麼會掉到這裡來。你要知道病因在哪裡,我們才知道怎麼去解。

它跟你講是說,生命它這個圓滿的境界。為什麼我們可能,我們先講說「可能」,我們可能曾經有一個圓滿的經驗。因為我們常講說,我們這群人來到人間,沒有一個人經驗到一個無條件的愛,一個完美的愛,對不對?從小到大,一生出來就受創傷,因為父母哪裡知道你要什麼?那為什麼,我們從來都沒有經驗過一個無條件的愛,每個人都在渴望一個無條件的愛?尤其是愛得深的人,我們常常講,戀愛中的人很容易抓狂。那個男朋友一不在了怎麼樣,她就會想一堆有的沒的事情。

因為,每一個人到了親密關係的時候,雖然有一個丈夫有一個妻子,反正我也知道對方不是完人。可是那種內在,就是渴望一個愛是不可以有條件,不可以跟別人分享,她要全部的。是不是我們曾經在生命經驗裡面有過這個記憶,不必有人教我們,我們就是有這種渴望。小時候不會講,只能哭。那長大了以後,也不知道問題在哪裡,就會抗拒啊等等啊。那到了找到了男朋友了,結婚了以後,都可以講的時候。所有內在的渴望跟憤怒都全部出來了。所以親密關係,一定是愛恨交織的一個關係。等一下我們就會講為什麼。

我們要知道,明明你很愛他,最後變成了,你對你最愛的人往往是最殘忍的。要求最多的,我們就要講為什麼。我們內在好像有一個記憶裡面,我曾擁有一個無條件、完美的愛。所以,我們今天不管怎麼看自己丈夫、看自己小孩還有愛人,都覺得還不夠。用軟的用硬的,進階的直接地想辦法要改變他,希望他愛我的更完美一點。所以我們假定說內在有這樣的一個記憶,今天才想辦法要去把這個經驗找回來。

那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看,我們也不是說是一個很完美的人。我們自己知道自己常常做錯事。那如果說我們反正不是完美的人,我做錯事,反正大家都會做錯事。理論上會這樣講。做錯事以後,你常常會感到內咎。然後就算是你殺人放火,做出了十惡不赦的事情,你心理上還是想辦法跟自己解釋說,啊那是我人在江湖身不由己,我是有理由的。

還有說我們在交朋友的過程裡面,如果別人說什麼我「肯定有這個用心」,我想辦法跟他解釋,我不是這個想法啊…等等的。就算是我做錯了,被抓到小辨子,我還要跟他解釋這背後有什麼原因。因為你昨天生病了,因為你家裡出了什麼事情,或著因為別人沒有講清楚。

為什麼我們想盡辦法要跟人家解釋說,我是好的。可是我們心裡又有一部分知道我是自私的,我就只愛我自己啊。不論天天在那邊,無論你怎麼樣說服自己。比如說你開車的時候或路上散步的時候,你突然會想起小時候做了一件很糗的事情,然後會有點不安,它突然會冒出來。所以你知道你不是完美的。可是別人講你一句不對的時候,你想盡辦法要跟他解釋「你原本是好的你是對的」。

那這裡面是不是有一個記憶在那裡,你原本是好的?如果有這個記憶在那裡,你原本是好的,所以你現在是身不由己的就想要說,要向人家解釋,或是希望要變得好。所以最早的那個圓滿的境界,我們是沒辦法證明的,可是這些蛛絲馬跡在我們心內,一直都有痕跡在裡面。一個不完美的人,竟然想要證明完美。修道也是這樣,要證明自己回到最圓滿的一個境界裡面。自己都沒有辦法給人家無條件的愛,天天要拉來作伴的卻要完全愛你的人。

所以這裡面就講說,我們曾經生命中有一個記憶,所以今天我們才會這樣不由自主地追求。那奇蹟課程就跟你講說,當我們現在活在失心狀態的時候,物質世界都是有形的,以後我就會講為什麼我們要找一具身體,把我們這個蓋住,因為心靈的東西我們不敢去看。因為在這裡面,我們看到的是這個,我們有肉體、有心理,有情緒這些東西。而且我們在這裡老是感覺到「Something Wrong」,什麼東西需要Fix,需要去修理好的。

我常在學校裡,然後就有學生說:「老師啊,我已經到18歲了還沒有煩惱,是不是有什麼樣的問題啊?」以前還在教高中的時候。就是即使你生活的很好,都會覺得好像缺了什麼東西,你必須要更好。那種感覺就是你覺得自己不夠好,可是說不出來的那種感覺。你要知道當我們,活在失心層次裡面,因為自己覺得Something Wrong,不夠。我們跟人互動的時候,這個東西一直在後面作祟。那如果我們只是普通的朋友,我們還會小心一點,就是不要要求太多,要求太多對方就跑掉了。可是一到親密關係的時候,你所有心裡的需求啊都壓不住了。你都希望你愛的那個人要給你一個滿意的答覆,或者一個彌補。

人間問題的痛苦,不在於說你不知道怎麼樣愛或是技巧。每一個活在人間的人,都有一種說不出的委屈,說不出的痛在那裡。所以他在失心狀態裡面,想盡辦法保護自己,想盡讓自己活得有意義。那很抱歉,他要保護自己的時候,他只好利用你。可是他利用你也不是白利用,他付出他(最小)的那一份,然後他要你回報他心裡所要的。可是問題是,他付出的是有限的,她要的可是無限的。

這就是說為什麼所有的人間的那種情愛,都變成愛恨交織。奇蹟課程它會跟你解釋說,今天我們是在物質世界,你們先不必管什麼第一層分裂、第二層分裂,那個太細了。我們今天只有一個半小時,我只是講說他的來龍去脈整個的架構。

今天我們活在這個A這個黑點,A這邊已經是一個出了問題,覺得something wrong的這個人,為什麼呢?為什麼奇蹟課程要等到21世紀才來,因為心理學20世紀才開始[6],當大家還不知道有什麼潛意識,奇蹟課程講不下去,因為它問題不是說你現在跟這個人的關係,而是你在跟這個人產生關係以前,你心理上就有某種固定的一個想法,一個錯誤的想法。這個東西隱藏在潛意識裡面。

所以他就是把這個你現在的問題再往前推,就想說曾幾何時你經驗過一個圓滿,你經驗過那個完美,然後你現在卻沒有了。那現在好像很多的宗教都在講是說,跟你解釋你丟了什麼東西對不對?佛教也講說一念無明,因為那個為什麼無明?就是那個東西講道理講不出來的,就是他突然迷糊了然後就把他的自性就丟了。

這個奇蹟課程他是用一個講法,其實它也是繼續著《新約聖經》浪子回頭的故事。[7]它講說就是一個孩子曾幾何時,曾經一個圓滿的他,只是一念就想說:「如果我在這裡跟大家都是一樣圓滿,那我想要經驗一下我有別於其他人。有沒有什麼東西可以經驗我自己,一個個體生命。」[8]

因為一個圓滿,我就有完全的可能性,完全可能性他可以犯錯。那他就是這樣想法,而這樣想法,當你在一個完全是一個只有一念一心的狀態裡面,任何的念都有它的力。

尤其是你在圓滿狀態的時候,當你這樣一想,你就經驗到了那個對境。這是奇蹟課程的一個解釋,就是說把所謂的一念無明,把它用比較人性化的故事來解釋。可是道理跟佛教什麼一念無明,基督教的什麼失樂園,都是同樣的一個主旨。只不過是這個講法上可能有一些不同,更合乎我們現在所謂的心理學。

它就講說我們曾經有這樣子,就是一念之差,想要去做不同的一個嘗試的時候,而它發生了一個,怎麼講,它發生了就是說「經驗」。他經驗到他竟然從源頭獨立出去了,經驗到他獨立出去就是一個完全跟一體脫離連結的一個生命。這是他當初想要經驗的,但是當他一經驗到的那一瞬間就慌了。就是說,我怎麼掉這兒來。

那奇蹟課程就用新約裡面《浪子回頭》的故事,解釋說兒子長大就想說,我去外面闖一闖,可是出去了以後才知道這個世界不好玩。當初他要離開家的時候,他必須要找一個理由。所以說我們常常講,當一個小孩子要離開家的時候,他內在一定要找出理由講說爸爸不愛我、媽媽不愛我。或者是說我在這裡沒有人了解我。當我們有意念就是他想要出去經驗的時候,當他經驗到那個他自己獨立的,一個跟生命源頭都斷絕的一個孤立生命的時候,他慌了,他害怕受到懲罰,他沒有辦法回頭

浪子回頭就是說,這個浪子出去的時候父親天天盯著,期待他有一天會回家。可是小孩子的心態是我把爸爸的遺產給花光了,我要把這個我花掉的這個錢,我要掙回來,我要向父親證明我這次去並沒有錯。我經驗到了,我還把錢賺回來,我要風光體面的衣錦榮歸。

這是用聖經的一個故事,其實在說明一個心靈的歷程。一個小小的一個意外的錯誤,可是因為他沒有回頭,他只想不斷的彌補這個錯誤。[9]注意!「彌補」這個錯誤,就是越走越遠,直到有一天實在苦夠了,講說我現在吃的這個人家給我豬吃的東西,我爸爸家給豬吃的都比這個好。

那個時候終於轉了個念,要回家了。那故事就講說爸爸就是殷殷切切要等他回家,回去那孩子們回去的時候心裡是充滿了恐懼。他在還沒回家的時候他已經在編台詞了,他編的台詞是什麼?聖經上的話就講說爸爸我對不起天對不起你,你不必把我當兒子,我願意做你的僕人。他台詞都編好了,就講說一個流浪的心靈那種心理狀態。

可是他回到家以後,一看到他父親遠遠看見他回來了,就衝上去抱住了他。用這個比喻講說,我們曾經有一念離開了,離開的時候他不敢相信說,他其實並沒有失落任何的東西。父親的愛跟家裡的一切,都等著他回去。可是他卻執意要去彌補他的錯誤,所以說這個時候就是妄念之心萌起。

他不願意回頭,他想要出去證明他這次沒有做錯,他總算彌補回來了。那這種心態馬上裡面就看出來了,當那個兒子要回家的時候,他心裡一直在撈叨念著對不起天、對不起你、你不要不必把我當兒子,你看到沒有?那個內咎在裡面,實際上是一直在啃噬著這個浪子的心。

那你越是這樣恐懼的話,現在心裡如果內疚的話,你一定會怕自己對不起人。正是因為本來圓滿,如果你覺得對不起,或者做錯的話,很奇怪,你就有一種感覺是天譴。所以即使在原始社會裡面很奇怪,你打個雷,老百姓認為什麼最原始的社會他們聽到雷是什麼老天在發火,老天在生氣了。[10]

為什麼最原始的部落要用人頭祭等等,為什麼好像每一個原始民族都開始有這樣的一個詮釋,就是天生看到打雷,他馬上的一個詮釋是我們會被罰,我們會受苦,這種心態從哪來的?

一個如果在愛中的人,他看到一件事情他會每次都想到是說我爸爸會打我。看到沒有?一個每次動不動認為說我爸爸會打我的那個人,你知道他心理上已經出問題了。就講說一直都在因為他沒有回去,他想要彌補一定自己做錯,他知道自己做錯了。可是父親不認為他做錯了。孩子總是要出去嘗試對不對?他只等著孩子回來孩子自己知道做錯了,那他做錯的話,他必然內在出現了兩個互相矛盾的看法,就是他看看自己好可憐好孤單的,再也沒有以前的那種家庭的溫暖——那種一體感。當你一體的時候,你是富有你什麼都有,當你一孤單的時候,什麼東西都沒有了。那種心態他內在一定在害怕,害怕一定要有個對象。

這很簡單,所以在這個階段還沒有身體,就是這顆心。我們本來只有一心那種心,它裡面產生了這樣的一個變化,無明一念這樣起來。無明一念它裡面有很深的是一種,他自己一定感覺到是說有個東西要向他討債。可是你知道心靈都是通的,如果說我們都沒有身體,我們只好什麼?他心通對不對?為什麼沒身體可以他心通?因為我們現在有身體隔住了,你心裡想什麼,我猜不到;我心裡想什麼,你也不知道。

可是如果沒有身體的時候,心靈不都是通的嗎?那心靈通的話你想想看你裡面天天在面對有一個人要罰你,你自己做錯了有天譴。今天在人間我們還會一股腦忘了。如果你沒有身體的話,你完全是心靈,你清清楚楚感覺這個天譴,就講說這個心靈一直在折磨自己、糾纏自己,直到壓縮到最後受不了的時候,他幻化出了一個世界。奇蹟課程沒有講說這就是Big Bang,可是他就講說,這個念,就一個妄心他自己受這樣的苦,所以承受這個苦,覺得自己失落了天堂,然後自己虧欠等等。

而且天天面對這個折磨,他壓到後來自己受不了,他要投射出去的時候,他要到一個安全的地方躲起來。安全的地方確保他可以想不起來這件事情的前因後果。它說世界的幻化是這樣起來的,物質世界的幻化是這樣起來的。

  1. 奇蹟課程(簡稱ACIM或《課程》)是由心理學家海倫·舒曼(Helen Schucman)編寫(根據《奇蹟課程》的原由,海倫稱其為「筆錄」)和編輯的一部靈修書籍,由同為心理學家的威廉·賽佛(William Thetford)校訂和彙整部分內容。該書由〈正文〉,〈學員練習手冊〉和〈教師指南〉三個部分組成。從1965年至1972年,最初一些版本是在1976年由心靈平安基金會(Foundation for Inner Peace)發行精裝版之前通過影印複製的。
  2. 應該是指新時代運動最早的書,其實20世紀初最早有名的可能是艾德加凱西。新時代運動(英語:New Age Movement),是一種去中心化宗教靈性的社會現象,起源於1970至80年西方的社會與宗教運動及靈性運動。新紀元運動所涉及的層面極廣,涵蓋了神秘學替代療法,並吸收世界各個宗教的元素以及環境保護主義。它對於培養精神層面的事物採取了較為折衷且個人化的途徑,排拒主流的觀念。另外,自我心靈(self-spirituality)、新心靈(New spirituality)以及身-心-靈(Mind-body-spirit)等詞彙指的都是新紀元思想。「文化創造(Cultural Creative)」與「新範型(New Paradigm)」也都是新紀元的用語。
  3. 佛法也有類似的見解,認為「無論是過去或是現在,我所教的只有苦以及苦的止息。」其中的「苦」,是由巴利文「dukkha」翻譯而來,「dukkha」比「苦」的意思更為廣泛,意指任何有為的經驗。所謂「有為的經驗」,同時涵蓋了快樂的及痛苦的經驗。換句話說,無論是快樂的,或是痛苦的,只要是有為的經驗,都歸類為dukkha。依這樣的講法,我們甚至可以說,只要不是證入涅槃(nibbāna),任何的經驗都視為dukkha
  4. 有沙門道一住傳法院,常日坐禪,南嶽懷讓禪師知是法器。師曰:「如牛駕車,車不行,打車即是?打牛即是?」原文其實說打牛打車都不是,因為色身不破,佛性不會現前。然而色身破,亦不是取決於打坐。
  5. 佛教認為「涅槃」是將世間所有一切法的自體性都滅盡的狀態,所以涅槃中永遠沒有生命中的種種煩惱、痛苦。亞伯拉罕一神教皆認為,接受耶和華的旨意而在人間遵行,可得以升入「天堂」和耶和華同在。印度教的「梵我同一」,是吠陀教教義中的終極實在,也是超越和不可規範的唯一實在,它被視為是精神與物質的第一原理或第一因。
  6. 心理學有著悠久的歷史。早期一直是屬於哲學的範疇,直到1879年德國生理學家威廉·馮特在萊比錫大學建立了第一個心理實驗室,標誌著現代心理學的開端。馮特也是第一個將自己稱為「心理學家」的人。弗洛伊德是首位有系統研究潛意識的心理學家。他在《夢的解析》(Die Traumdeutung) 一書中提出臨床案例,認為夢的產生與潛意識有關。
  7. T-8.VI.4. 請再聆聽一次浪子回頭的比喻吧!探討一下究竟什麼才是上主的寶貝、什麼是你的寶貝。一個備受父親疼愛的孩子離家出走了,且明知自己已為虛幻的世物耗盡了家產(雖然他當時並不明白那些東西一文不值)。他羞愧得不敢返回父家,因為他認為自己傷透了父親的心。當他返抵家門時,竟然看到父親興高采烈地迎接他,原來這個孩子才是父親心中的寶貝。他才是父親唯一的指望。佛法也有「長者窮子喻」,內涵相似。
  8. 若水這邊是方便說法。究竟來說,在那個圓滿裡面,一切是一,所有部分都是一體,沒有任何人。這個小小的分裂之念,我們也可以在拉馬那·瑪哈希尊者的回答中找到對照。尊者:「真我即是神,「我在」(I am)即是神。你提此問題,是在自我的立場上說,若站在真我,則無此問題提出,此乃真我不會、也不能提問。若神有別於真我,則此神是無真我的神,豈不荒謬?神似乎不存在,實則祂是唯一的真實存在;而人似乎存在,實則總是不存在。聖者說:若人能洞悉自己的不存在,則其人必有至上的真知。 你認為,你是個人,神必在宇宙的另一端,你與神是分隔的。這個觀念,必須排除,因為神與你或宇宙,並未分隔。」
    顯見神我之別,把自己看作個體,乃是最原初的分裂之念。
  9. W-166.6. 他看起來如此辛酸疲憊,意氣消沉,衣衫襤褸地走在亂石路上,每一步都血跡斑斑。世上所有的人,與他同是天涯淪落人,追隨著他的步伐,像他一樣受盡挫折,感到絕望。他只需明白是「誰」正在與他同行,他只需開啟自己的寶藏,就能重獲自由;你卻眼看著他硬要走自己的路,沒有比這更可悲的事了。
  10. 商朝初年,國家連續數年出現嚴重的旱情,水源枯竭、田地顆粒無收,百姓深受其害,商王湯為了緩解旱情,決定親自祈雨。於是商湯用了一種非常極端的祭祀方式,集君王、祭祀、犧牲品三種角色於一身,湯在王城外一個名叫桑林作為祭祀點,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「湯禱桑林」。一個叫武乙的商王,他因為想要擺脫神權對王權的限制,於是用弓箭「射天」來侮辱天神以示權威,結果被天雷活活劈死。人們認為武乙觸怒了天神,遭了天譴,於是對神明的敬畏更加深厚了,同時也加強了活人祭祀的強度。在陰陽家思想中,在人倫社會秩序之上,「天」是比人更高層次的非人存有者,有獨立意志,主宰人倫秩序,負責賞善懲惡;所以認為,如果違反天命而行,或是作惡,就會受到上天處罰。[Link]
《奇蹟課程》非宗教組織、非新時代、
非外星怪談、也非唯一的課程,
卻是純粹一元論、必修的寬恕法門,
有興趣可以在Play圖書找得到喔。
拙筆若您喜歡,拍手50下,請開始∼∼∼
有任何想法,歡迎留言,不吝賜教。

--

--

腿開開

程式設計師 / 奇蹟學員,喜歡健身、哲學、心靈、宇宙奧秘。「你是心靈,活在天心之內,純粹唯心,永遠無罪,一無所懼,只因你是出自愛的創造。」